中新社首尔11月28日电 (记者 刘旭)27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为“相互尊重的中韩关系——现在与未来”中国论坛致贺词指出,中韩双方确认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邢海明表示,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近邻,更是利益交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建交31年来,中韩关系发展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来中韩关系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尽管如此,中韩两国互为重要近邻、同属东方文明的地缘纽带没有变,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对象和中高端产供链合作伙伴的利益纽带没有变,两国致力合作共赢的发展愿景没有变。
邢海明说,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韩国釜山出席中日韩外长会期间同韩国外长朴振举行会谈。双方确认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位,愿持续沿着这一方向向前推进。这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邢海明表示,期待各位学者深入研究两国外长重要表态,准确把握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位,为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表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
11月27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和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在韩共同主办“相互尊重的中韩关系——现在与未来”中国论坛。图为论坛嘉宾合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 供图)
当天论坛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和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在韩共同主办。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方坤、中韩两国6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与会嘉宾围绕中韩双边关系、外交政策、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及朝鲜半岛问题等广泛议题深入交流,表示愿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定位基础上,坚持两国建交的友好合作初心,推动中韩关系行稳致远。(完)
中新网金华11月28日电(董易鑫)下午3时许,在浙江金华东阳市,电影放映员蔡华平像往常一样把投影器、幕布、音响、板凳等装车,他在为两个多小时后即将放映的电影做准备。像这样一个人准备,一个人驱车下乡放电影的日子,他已度过20余年。
电影放映员蔡华平搭建幕布。 吴柳静 供图
蔡华平今年64岁,在当地从事电影放映员工作已有44年,其中放映流动电影也有20余年。如今,他一个人负责放映该市六石街道和江北街道下辖的几十个乡村的电影,一年下来最少也有200多场。
“之所以干这个(电影放映员的工作),是因为我老爸也是放电影的。”蔡华平说,在他年少时的农村记忆里,父亲总带着他跑到15公里外去看电影。后来,得益于“免费送电影下乡”等政策的出台,父亲开始在村子里当放映员,村民在家门口也能看上“时髦”的电影。
儿时的耳濡目染,让蔡华平对电影放映工作充满热爱。如今,这份热爱已转变为一份责任。
“放电影的工作就是搞服务,送文化。我最早放电影是16毫米胶片,后来发展到35毫米胶片。刚开始,村子里都是矮矮的房子,现在都是小洋楼。”蔡华平说,这些年,他既见证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也见证了村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对于这份事业,他觉得蛮自豪的。
电影放映员蔡华平书写放映日志。 吴柳静 供图
随着夜幕降临,越来越多六石街道后里村的村民聚集广场,今天放映的是戏曲片,更是吸引村里的老人。“他放(电影)的时候,村里都是很热闹,很多人来看。”村民王菊芳说。
东阳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放映部主任胡东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从2006年国家开始实行农村电影“2131工程”,东阳便启动了送电影下乡,十几年来每年平均送7200场电影下乡,600场左右进校园,累计近13万场。
“东阳在我的记忆当中是出门挣钱的人很多,留在村子里面很多老人。有送电影下乡以后他们特别喜欢,如果有适合他们的片子比如说戏曲片,他们都会来看电影,也是丰富文化生活。”胡东说。(完)